本文作者:nihdff

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被地球捕获的小行星

nihdff 昨天 2
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被地球捕获的小行星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科学家能不能捕获小行星并拖回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解答,让我们看看吧。

  1. 科学家能不能捕获小行星并拖回地球?
  2.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能否捕获一颗太阳系内小行星,并让它砸中某个特定的地面目标?

科学家能不能捕获小行星并拖回地球?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近地轨道上的小天体基本已经探明,并进行了跟踪和编号,那么有没有可能将小天体通过火箭带回地球呢?就目前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当小天体一旦进入地球引力轨道,以人类如今的火箭推进技术,仅仅只能微调小天体的方向,抵抗天体间的引力,人类的发动机技术还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由于引力关系,小天体飞行速度非常快, 与大气层产生摩擦后迅速烧毁或是撞向地表,进行拖回技术难度大,还言之尚早。

最初提出这些想法的是美国国家航天局,只要技术成熟,将多枚推进火箭降落规定在小天体表面,通过不同力方向上的引导,使得小天体以人类可控的速度飞往地球,通过大功率的发动机来抵抗地球对于小天体的加速引力,使得小天体的加速度不至于与大气层产生过大的摩擦,最终以“降落”的方式将小天体拖回地球,从理论上来说,这套方案是可以实施的,但是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作为小天体,即便是不大的地球,对周边物质所产生的引力也是庞大的,将一艘上百吨的宇宙飞船发射进入太空就要动用功率最大的发动机,更何况是阻止质量上万吨、数十万吨的小天体小天体呢?

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被地球捕获的小行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一但速度过快,小天体就会与大气层进行摩擦,所有***推进装置都会在高温中被毁,那么所有努力都将浪费,小天体会以极高的速度撞向地球,引发灾难,因此,这些推进装置不仅要改变小天体轨道,还要对抗地球的引力,将小天体的坠地速度低到不会与大气层产生热能摩擦,就如今的科技来说,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需要实现这样大胆的设想,非得再过上上百年才可。

根本就不可能,宇航员在太空站里,尚不能随心所欲的自由活动,更不要说出舱活动了,在设计巧妙的太空服的保护下,人体都能发微妙的结构失銜,在太空活动中,人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可是我们的太空技术有限,既使现在的太空站,也己经到了报废的时候,我们用什么东西捉住小行星哪?难道是骑着火箭,拿着绳子,来把它捉住,牵回地球吗?这当然是不可能,因此这个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在现阶段中,这只是人类的一个梦而己。

这是很有可能的!不久前,我国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明涛研究员团队就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在未来15-20年内捕获一颗外太空的小天体,操控其安全穿过稠密大气层,着陆地球表面无人区!李明涛研究员本人还在我们北京日报科技版撰长文详细解说了这个设想。

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被地球捕获的小行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千万不要以为李明涛研究员的想法是异想天开,他和他和团队已经为这个设想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努力。

李明涛研究员表示,他们的设想受到了美国的小行星重定向任务(ARM)的启发。2011年,美国Keck空间研究中心提出了将一颗近地小行星捕获到月球轨道的任务构想,后来演化为ARM任务。这个任务分为机器人任务和载人任务两个阶段。机器人任务将从一颗小行星上获取一块直径数米的岩石,将岩石带到月球轨道上。随后实施载人任务,宇航员将搭乘“猎户座”飞船登陆月球轨道上的岩石,从而实现载人登陆小行星目标。

2014财年,******为ARM任务预算了1.05亿美金,主要用于开展目标天体遴选、操控平台设计以及大功率太阳能电推进等研究。但2017年,ARM任务被终止,部分关键技术转移到“深空门户”月球轨道站上。虽然***夭折,但是这个设想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科学地开展了小天体操控任务论证。

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被地球捕获的小行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明涛研究团队提出的设想更为大胆,他们的目标是操控与地球“擦肩而过”的近地小天体,给小天体装上发动机,操控其安全进入地球轨道上空;给小天体穿上防热减速“外套”,操控其安全着陆无人区,从而实现摘星***。一次性可以拖回百吨级小天体。

他们的***已经锁定了目标小天体——2014 HB177,这是一颗直径约6.4米的小天体,于2014年4月29日被美国夏威夷巡天望远镜发现。该小天体会周期性穿越地球轨道,下次近距离光顾地球发生在2034年,届时距离地球仅约20万公里。据估计,该小天体重量约为385吨。

按着李明涛团队的设想,***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2029年发射,2034年可以将数百吨重的2014 HB177小天体带回地球。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设计了小天体操控平台。操控平台借鉴了美国ARM任务的口袋式抓捕机构。抵达小天体附近后,操控平台将旋转到与小天体同样的自旋速度,利用口袋式抓捕机构将小天体整体捕获,然后利用姿控发动机消除小天体的自转。

很难,要捕获小行星,首先要控制它,但小行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而且是在太空里,要控制谈何容易。

目前人类科技能达到与既定轨道上的空间站对接,转移人员和设备物资,但这是在地球或月球轨道附近,航天器都处于稳定飞行状态。而要去外太空捕获一颗小行星,相当于用导弹拦截洲际导弹,而且还要完美地把它控制住,俘获回来研究。不,应该还要更困难,因为洲际导弹的速度最末端可达7公里/秒,但也比小行星低多了,小行星的速度普遍在10到20公里/秒之间,你能想象哪个国家可以把别人的洲际导弹毫发无损地拦截下来吗?

虽然很难,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日本的隼鸟一号已经从小行星上取样返回,隼鸟二号也刚到达另一颗小行星,即将开始取样,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捕捉”吧。

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小一点的小行星,比如只有几十厘米大小的,当然要在茫茫太空中找到这样的小行星极为困难,但只要精确测定了它的轨道,就可派飞船守株待兔,慢慢靠近它并将它纳入囊中,并通过火箭、气囊或降落伞减速,在地球上着陆。中国已有科学家***在2034年捕捉一颗小行星带回地球了,捕捉小行星并获取上面的矿产***很可能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大行业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能否捕获一颗太阳系内小行星,并让它砸中某个特定的地面目标?

目前肯定是不能,不仅目前不能,在可预见的数十年内都不可能实现。 不过这也为将来战争提供了一种思维,故意制造行星撞击事故来打击某一区域,嫁祸于自然力量。

原因就是物体的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表现为对改变原有运动状态阻抗的特性,同引力一样是物理学的一大谜团,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改变原有的运动特性就越难

捕获需要持续的动力

捕获小行星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抓住一个飞行中的小石头,再扔出去就完事了,事实上即使是小行星,直接动辄也几公里,大的小行星直径能达到几十上百公里,而且是高速飞行中,动能非常大,要想捕获,不可以硬抓,因为这么高的动能直接撞击会粉身碎骨,只能***用缓冲减速的方式捕获,再持续赋予它动能,加速向特定目标抛出去。

要实现这个,至少表示人类已经能制造超大型宇宙飞船,这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前人类可以做到的

目前阶段,人类唯一可能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情况只有一种,就是小行星向地球附近飞来,与地球擦肩而过时,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小行星的飞行路径会呈抛物线形,然后在远离地球时,人类发射一颗核弹,在小行星路过的特定位置引爆,可以略微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迹,不过这种改变限制条件很大,首先小行星要经过地球附近,其次人类要获取小行星质量、速度、飞行路径等详细参数,还要发射航天器搭载核弹,总之成功的概率非常非常小。

在地球上,人类是王者,但关于宇宙,人类了解的还很少,能做的事情更是微乎其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chft1.com/post/10390.html发布于 昨天

阅读
分享